惠铭生
几天前,位于建设路上的一个井盖不翼而飞。
建设路是我市交通要道之一,每天车水马龙,川流不息。这样的路段没了井盖,张开的井口就是陷阱,就是马路杀手,特别是晚上,更是让人心惊肉跳。虽然有“好事”的市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,但问题多日未能如愿解决。
给一个井口补上一个井盖并不难,无非找一个井盖盖上就行。但遗憾的是,一个危及市民生命安全、迫切需要堵住的井口,竟然“张嘴”敞口好几天,一直无人补换(有热心市民向本报反映:昨晚有关部门刚刚补上井盖),对此,很多市民看在眼里,心中不解。
其实,城市井盖管理并非无法可依。早在2007年我市就出台了《济南市城市道路井盖设施管理规定》,规定指出,要建立井盖设施的巡查管理制度和维护责任制度;接到投诉或者维修通知后,应当在两小时以内到达现场,对缺失、损毁的井盖应当立即予以补装、更换。一个井盖丢失了好几天换不上,危险消除不掉,这样管理城市怎能让领导放心、百姓信服?
有市民愤慨地向笔者抱怨说:“在十一运会筹备和举行期间,井盖丢了有关部门都能很快换好,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呢?前后差别太大了。”
市民对有些部门的工作有意见、有看法,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。事实上,十一运会之后,个别部门和单位办事有时“打盹”,工作拖沓,的确出现了“松口气”、“歇歇脚”的思想苗头。一个小井盖“张嘴”敞口好几天无人补换,类似现象亦非个例。这种思想苗头和工作状态的呈现,让市委、市政府担忧,让市民担心。十一运会虽然闭幕了,但弥足珍贵的“全运精神”应该沉淀并得到发扬,我们还要继续保持筹办全运会的境界、标准和干劲,标准不降低,力度不减弱,为“后全运”时代的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——— 这既是广大市民的期盼,也是发展省会经济、建设美丽泉城的应有之义。
一个小井盖,折射出大问题。管理城市,人民满意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。我们只有心系市民,多付出,有韧劲,不松懈,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与层次才能不断提升,市民才会给我们打高分。